站内搜索
【商务故事-优秀教师篇】与时俱进求发展 探索职教新专业——记青岛商务学校退休教师、山东省劳模、原教导处常永刚主任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16-06-13

 

初次见到常永刚主任,是2016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冬日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一如我们的心情。青岛商务学校《职教故事》编写组成员一行四人来到退休老干部家采访。那是我与常主任的第一次见面,但陌生人的初见却并不显得拘束,常主任是那种和蔼可亲,极具亲和力,能用自己的气场带动气氛的人。


用“时尚”一词来形容常永刚主任,一点都不为过。已77岁高龄的他,思想紧跟时代潮流,一点儿不输于年轻人。当我们说起要照张合影,常主任一句“我颜值不行哦”惹得我们哈哈大笑。作为职业教育的老一辈,常主任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商务学校,他见证了青岛商务学校的历史变迁,青岛36中、青岛第五职业中专、青岛食品学校、青岛商务学校,这些名称的变化是学校从完全中学到职业学校的变革。在变革大潮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同仁外出考察,专心探究专业创建、课程设置,使学校更快、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培养出岛城第一批报关、报检、美术人才,现在都已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常主任也评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工作中的常永刚总能紧跟时尚的前沿,用敏锐的思想捕捉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时俱进,力挽狂澜,多次前瞻性地提出调整专业,解决职业教育的瓶颈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家居装饰业发展成为社会的新兴产业,对装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常永刚主任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知道,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接轨,职业教育才有生源、有出路。只有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及时了解市场用人需求,才能满足未来潜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他开始调查市场,着手进行新专业的创建工作。

但白手起家谈何容易,没有经验,没有师资,没有教材,这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常永刚带领同事多次到外地考察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回来后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青岛市的需求现状,开始美术装潢专业的创建。没有师资,他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首先,外聘专业兼职教师。岛城的一些知名美术大师,广告、装潢专业的精英都被他聘来代课。其次,打造本校的教学团队。在原来美术教研室的基础上,从广度和深度培养人才,创造机会送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以增强教育教学经验。

原本的中职教育课程存在学科化倾向,职业性的体现并不明显。教学内容陈旧,繁杂,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脱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教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常永刚意识到,职业教育的课程要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于是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美术装潢专业除学习省编必修教材外,还要学习校本教材。常永刚带领美术教研室的同事们编写了《广告策划》、《建筑装饰》、《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等多种校本教材,大大丰富了美术装潢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师教得更有劲了,学生学得更有趣了。由于新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市场,所以毕业生供不应求。

美术装潢专业1986年开始创建,一路发展,历经电脑美术、美术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等名称的变化,30年来不停的探索与追寻,极尽完善,已经成为青岛市职业教育首批骨干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广泛:广告公司、美术公司、艺术设计公司,从事美术设计制作、装潢设计、商业广告设计及应用等。今天,该专业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开拓普职融通、五年贯通之路,为学生搭建学制贯通的成才“立交桥”,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环境艺术设计开设了三、二连读大专班,美术设计与制作可以参加全国美术高考,专业测试达本率均达90%以上,学生的升学与就业双保险。这一专业也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可,每年报名人数居高不下。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曾经的中专学历在国家包分配工作的大政策下,一度成为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中职学校每年的报名也是人满为患。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政策发生了变化。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安排工作,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择业,中专毕业生失去了包分配的优势,因其学历低在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多家长开始觉得上职业学校没面子,毕业也找不到工作,中职教育开始急剧滑坡。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招生一度出现门庭冷落的尴尬情况。

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给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挑战,谁顺应市场、赢得市场,谁就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否则就难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常永刚认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如果中职学校所设的专业一成不变,就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形成“产”与“销”不对路,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面向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至关重要。 

常永刚带领教务处人员及相关教研组开始筹建专门的教科研室,建立专门的市场调研队伍,每个处室都要列出详细的计划,深入公司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最后汇总调研结果,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此背景下,1996年,青岛商务学校进出口报关专业开始招生。

作为首家创办进出口报关专业的学校,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前行。常永刚带领团队积极主动到一线去了解公司的专业需求和用人机制,主动与公司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广泛开发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

另外,学校根据公司实际需要调整了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及方式,增加了进出口报关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课程,由专业组教师自编教学手册。因为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会直接到到公司去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所以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就相应的要和公司岗位要求联系起来,学、训结合,让学生学习与工作零距离,这样,学生在进入公司后就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新专业的开发大大激发了学校的活力,青岛商务学校如青春的少年,跨步向前,走在了全市职业教育的前列。进出口报关专业由青岛海关全面指导教学业务,毕业生可从事报关行、外贸企业、进出口公司、海关、货运公司、物流企业、大型企业等从事报关、货物运输、对外销售、仓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学校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大型企业积极洽谈“订单培养”,为更多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为了满足学生的深造愿望,学校与青岛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办大中专套读,帮助学生完成求学的梦想。学生的“出路”畅通了,招生就不成问题,进出口报关专业也迅速成长为青岛市骨干专业,为岛城的报关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真正体现了毕业生“升学有把握,择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的鲜明特色。

与时俱进求发展,探索职教新专业,职业教育只有与社会需求高度融合,才能迸发出生命力。正是有了像常永刚这样一代又一代不断探索的教育者,职业教育得以在变革中艰难跋涉,不断前行,日趋完善。希望借《职教故事》这个平台,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那些职业教育领域中先行者们的事迹,深入挖掘他们身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此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